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
授予学位类别: |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
专业领域: | 应用心理 |
制订单位: | 教育学院 |
一、学科概况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所依托的学科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科。该学科是安徽省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学科,在安徽省和我校的学科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学科2005年开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2014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业学位点,2018同时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应用心理硕士学位点团队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现拥有正高职称5人(包括外聘1人),副高职称10人(包括外聘1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11人。在科学研究上,学科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累积近300万元,发表SSCI、EI、CSSCI期刊论文70余篇,获部级科研奖励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办学硬件上,依托国家特殊教育二期项目5000万元的资助,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突飞猛进,实验室面积达1000平方米,设备资产总额近600余万元,高标准配置了ERP实验室、眼动仪实验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游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认知评估实验室等20多个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累积,该学位点在心理学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心理健康服务、异常心理诊断与矫正、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指导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此外,本学科还有众多的联合单位及实践基地。他们的负责人及部分重要成员均可成为应用心理硕士培养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阵容强大,职称高、实践经历丰富、年富力强。
二、研究方向
1.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该方向旨在研究不同人群情绪发展规律、情绪调节与管理,偏态心理矫治、积极心理塑造以及职业生涯的适应性发展及心理咨询技术。在青少年情绪弹性、生涯适应力、企业员工心理援助服务(EAP)等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研发编制了《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等系列测评工具,出版《当代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研究》、《健康心理学》等学术著作;承担过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知名企业员工EAP服务项目等。该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4 人,博士 5人。
2.异常儿童心理诊断与矫正。该方向主要研究异常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探求异常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异常儿童的心理干预、行为矫正及潜能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或实践支持。在学习障碍、认知缺陷、运动障碍、视听障碍、心理健康与辅导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特殊教育二期项目 5000 万元的资助下,该方向在研究队伍、教学/科研等软硬件建设上优势明显。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博士 3 人。
3.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指导。该方向主要侧重两个研究主题:一是旨在解决青少年情绪、人格、心理健康等身心发展上的问题,以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旨在解决青少年“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以助青少年高效地学习和教师有效地教学。在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和认知工具、差错学习、学业自我概念、教学心理、情绪发展、人格健全等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此该研究方向充分利用教育学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较好地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成果亦为教育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博士 3 人。
三、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良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某一特定职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相关专业知识,在心理健康、异常心理、学生发展、心理援助、组织管理、危机防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各类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认知评估与训练、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训练与援助等领域的工作中。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修业年限为 2 年。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长修学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理。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入校一个月内确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导师应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校外导师主要对学生非回校集中学习期间的自学、资料收集、调查、实践等工作给予指导。学院负责研究生培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2.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
研究生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实际能力,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与撰写学位论文,提高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担负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学方法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研究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落实研究生培养监控机制
根据国家、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抓好中期考核、开题、实习、外审、预答辩、答辩等关键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的“体检”考核,对表对标,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坚持实用的原则,以应用心理专业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强调应用心理专业领域的一般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管理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课程学习至少为29学分,其中,公共课学位课3门,6学分;基础课4门,7学分;专业课3门,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门,不低于10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4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学分。一般18学时计1学分。具体参见淮北师范大学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 课程(环节)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公共 学位课 | 综合英语 | 68 | 3 | 1 | 考试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4 | 2 | 1 | 考试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7 | 1 | 2 | 考试 |
| |
基础课 | 心理研究方法基础与应用 | 36 | 2 | 1 | 考试 |
|
心理统计与测量(含软件应用) | 36 | 2 | 1 | 考试 |
| |
发展心理学进展 | 36 | 2 | 1 | 考试 |
| |
学术论文指导与写作规范 | 18 | 1 | 1 | 考查 |
| |
专业课 | 社会心理学进展 | 36 | 2 | 1 | 考试 |
|
人格心理学进展 | 36 | 2 | 2 | 考试 |
| |
应用心理学进展(教育心理学领域) | 36 | 2 | 2 | 考试 |
| |
选修课 |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限选) | 36 | 2 | 2 | 考查 | 限选2门,任选3门 |
异常儿童心理诊断与矫正(限选) | 36 | 2 | 2 | 考查 |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务 | 36 | 2 | 2 | 考查 | ||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
变态心理实务 | 36 | 2 | 2 | 考查 |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 | 36 | 2 | 2 | 考查 | ||
教学心理实务 | 36 | 2 | 2 | 考查 | ||
员工援助计划(EAP) | 36 | 2 | 2 | 考查 | ||
补修课 | 普通心理学 | 54 |
| 1 | 考查 |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54 |
| 1 | 考查 |
| |
培养环节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 1 | 2 |
|
|
中期考核 |
|
| 3 |
|
| |
学术活动 |
| 2 | 1-3 |
|
| |
专业实践 |
| 4 | 3 |
|
|
注: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各占2学时纳入研究生培养过程
2.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行讲授与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基于问题教学、基于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理论知识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与应用心理实习实践基地密切合作,做好各类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由导师组负责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并在各类组织中聘任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3.课程考核
研究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形式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为准。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方式,均应能确实考核出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成绩均按百分成绩评定。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成绩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记录成绩时,不及格的成绩和重修后的成绩同时记录备查,并注明重修。
研究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核者,必须在考核前向学院提出缓考申请,专业课经学院批准、公共课经研究生处批准,方能缓考,并参加下一学年对应课程的考试,缓考成绩按试卷成绩记录。擅自不参加考核者,所修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随下一年级重修。
研究生一学期有两门及以上学位课程(含重修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两次重修后仍不及格,应按学校规定办理退学手续。学生所有考试(考查)试卷由学院保存至少4年。
4.课程安排
学位公共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由研究生处委托相关教学单位,按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学位基础课一般由理论基础深厚并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硕士生导师(或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学位基础课的教学,应有课外阅读和作业布置及考核,同时应有相对稳定的教材,并指定教学参考书或相关参考资料。
学位专业课应由从事本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学位专业课的教学,应有课外阅读和作业布置及考核,同时应有相应的教材,并指定教学参考书或有关参考资料。
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应是本专业从事该课程所涉及研究领域的教师,原则上应由教授或副教授任教。选修人数不足5人的,原则上不予开课。
对于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本校的研究生和学院认为有必要加强有关基础知识的研究生,除完成课程计划中所规定课程外,必须补修两门以上大学本科相应的基础课程。补修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但未完成和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须与实践紧密结合,选题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选题要密切结合实践,能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而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采取与应用心理领域相关的专题研究、调研报告、项目设计、典型案例分析、实务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但须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写好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对本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实践调查,提出拟研究的课题,对选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述评,提出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环节。
八、中期考核
应用心理硕士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表现等。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并填写提交《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表》。
九、学术活动
应用心理硕士除了参加学位课程学习外,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术报告、讨论会、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其中听讲座、学术报告的场次不应少于 2次,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做学术报告不少于 1 次。
十、专业实践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集中专业实践。
校内专业实践包括课程实践、课题研究、见习、研讨、调研、学术活动等。应用心理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或者申请学校、学院或开放实验室等面向研究生的课题、参与社会实践或调查等。应用心理硕士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方案认真参与实践,参与学校安排的校外综合见习与研讨,并写出见习报告。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2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
校外集中专业实践在硕士生学习完公共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之后,根据培养计划,由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统筹安排。专业实践时间从第三学期开始,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单位可以自己联系,也可以通过学院联系,到学院或学校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自行联系实践单位的,应严格遵循《 淮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并备齐以下材料:《淮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主联系实践单位申请表》、《淮北师范大学自主实践教学联系函》、《实践教学安全保障协议》。在基层单位实践期间(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由基层机构的合作导师或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实践中应全程参与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并在导师与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淮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实习结束前,由实践单位填写《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评定表》,并加盖公章。不合格的将不能获得学分。
十一、毕业科研相关要求
提交一篇与本学科相对应的调查报告,或一则专业实践案例(字数不少于 3000 字),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一篇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
十二、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开题、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条例》执行。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应加强过程管理。
1.学位论文选题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须与实践紧密结合,选题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和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选题要密切结合实践,能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而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采取与应用心理领域相关的专题研究、调研报告、项目设计、典型案例分析、实务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但须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写好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对本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结合实践调查,提出拟研究的课题,对选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述评,提出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之前进行。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中途一般不换题。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环节。
3.学位论文撰写
应用心理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格式应符合文体要求,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要符合学位论文规范(遵循APA格式),基本格式是:题目、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论文应特别突出实践应用价值。论文撰写至少用半年以上的时间撰写。学位论文指导要充分发挥校外指导教师与导师组集体的作用。
4.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授予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应以硕士论文写作计划中的目标和进度为依据,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论文定稿送审前,应委托本研究领域的同行专家初审。
论文在送审前将进行检测,重复率不超过 15%的为合格(含 15%);重复率在 15-40%的(含 40%),根据修改情况由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决定是否送审;重复率超过 40%的,应在修改且检测合格后,随下一届研究生参加答辩。
答辩前聘请2名与学位论文相关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行业实践领域专家不少于1名。两位评阅人均同意答辩的,学位申请人可以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评阅人中若有1位及以上持否定意见,学位申请人将不得参加本次学位论文答辩;若其中1位评阅人的评分达到80分及以上,学位申请人可以申请复议,经指导教师、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同意后,可以再送1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成绩仍不合格的,该学位论文即为不合格,须延期半年或一年方可重新申请学位。
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进行正式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3 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成员中须有应用心理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不得兼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可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