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9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淮北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各项目标,在“十二五”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处于省内领先位置的学术共同体。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经过“十二五”计划的实施,教育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步,为“十三五”的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1、机构设置。教育学院设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心理学系。

2、学科专业。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特殊教育等五个学士学位授予点。高等教育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为校级重点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3、成员构成。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35名、研究生101名,教职工69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0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4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2名。

4、主持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教学和科研项目、教学建设任务共13项,达成各项研究目标,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现主持各类研究和建设项目40余项,经费9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门,省级教改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项。

5、成果与奖励。“十二五”期间,教育学院师生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1部,编写高水平教材6本,参加国家、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20余次。在过去五年间,教育学院6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

6、特色与优势。教育学院形成了务实、朴实的院风,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好,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及未来十年,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家积极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实现小康社会;安徽省面临中部迅速崛起的重大压力和历史机遇,实行高教强省战略,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新要求,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1.2.10发展目标的实现处于攻关期。未来十年是教育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对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提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看到,我院面临的挑战还比较明显:学科发展的内涵亟待充实,学科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科研成果需要进一步上层次;公管、教技、应心的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专业结构调整困难;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中小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团结师生员工,把握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安徽省高等教育大发展、学校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准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奋力拼搏,把我院建设成为多学科协同发展、教师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科研成果更加显著、管理更加高效、规模适度、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处于省内领先的学术共同体,力求实现心理学硕士点和教育博士点突破。

(二)办学思路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弘扬“学科强系,教学强生、学术自强”院训,营造“为人质朴,为学超越”院风,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先导,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具体措施

按照学院发展目标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教育学院要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学科建设

基本目标:充实教育学科发展的内涵,建设好教育学学术和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心理学一级点和应用心理硕士点授权,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实现教育博士授权点突破,第五轮教育学学科评估力争达到C等级以上。 

具体措施:坚定推行“学科强系,教学强生、学术自强”工作思路,全面实现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稳步发展。加快博士引进和培养力度,每年引培4名以上;加快教授、副教授晋升,每年力争晋升3-4名;推行点长制,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讲席教授、兼职教授等,拓展学术交流;完善学科建设各项管理和奖励制度,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使学科建设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专业建设

基本目标: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专业,积极改造教育学技术专业,完善应用心理学专业,调整(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具体措施:

1、学习学前教育发展新政策、新要求,提高专业建设站位,申报安徽省综合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积极探索“理论基础扎实、够用,保教技能接地气,教研能力强”的学前师资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理论课协同教学,技能教学以一线教师为主、高校教师为辅,教研能力培养前置到见习、实习、研习和国培计划课堂上,开展实践教学教考分离试验,鼓励学生利用仿真实验实训平台进行混合学习。

2、加快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步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利用特殊教育综合实验室资源,加大教师外出接受课程培训力度,开齐开足实验实训课程,着力建设特殊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师生组成团队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康复诊断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培计划资源建设,分享建设成果。

3、内化“理论与实践、技与术相结合,能力为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造思路,引导师生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深入中小学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一线,不断提高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充分用好教育技术实验室、智慧教室和演播厅等,培养擅长于课程资源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及评价的优秀人才。

4、聚焦师范类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着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向系列课程建设,提高实验课程质量,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深入中小学生之中,增强对中小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情感发展、社会行为习得等心理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开展多样化心理辅导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中小学管理人才,但由于它不开设中小学学科系列课程,因此,不能与中小学教师招聘岗位充分对接,加之,中小学管理人员事实上均来自学科教师。正由于招生、就业、评估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迫使学院决定适当时间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三)人才培养

基本目标: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在校本科生达到1300名;在校研究生达到220名;在编专任教师达到90名,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4﹕4﹕2,博士学历教师达到50%,本科生与教师的比例达到17:1以内。

具体措施:第一,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不断完善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创新试验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制度和关键措施;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有利时机,促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通过优化配置内部办学资源和争取与校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院所机构联合开展教育教学、训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办学水平;积极发展教育硕士,培养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第二,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育和导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注意拔尖人才的早期选拔和后期的培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质量过硬、发展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三,认真落实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受益面,拓展事业空间,全力以赴建设好特殊教育综合实验室;第四,着眼于出名师、出高徒,开展学院内教学名师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第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为学生身心发展和就业创业提供帮助。第六,加强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省外高品位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公管培训机构等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教育教学改革

基本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完好的素质教育体系。

具体措施:第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树立立德树人、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教育思想观念;第二,认真开展教师教育课程国家标准的学习,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教师教育的实施细则,促进教师教育专业优质发展;第三,深化以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组建课程组,增强课程整体实力;第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广大教师探索切合学科特点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科学研究

基本目标:强化项目意识、成果意识和奖励意识。在未来五年,争取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课题8项,厅级课题15项,校级课题30项,课题总经费达到150万元。学术论文争取达到每年70篇以上,学术著作(编著)争取每年出版2-4部。在未来五年,争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

具体措施:第一,加强对教研、科研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协作,严格对教研、科研人员和学科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大力实施教研、科研奖励计划,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第三,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第四,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

四、保障条件

(一)组织保障

1、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一届院党委带领下,建设好教工、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健全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不断加强学院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等管理能力,提振师生精神状态,进一步提升教风、学风、考风。

3、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形成可信、有力、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团结一致、人人争先、积极奋发的生动局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学习活动,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蓬勃开展。

(二)资金保障

1、开拓资源渠道,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建设等质量工程建设上争取更多经费,努力实现经费来源多样化、增强资金实力。

2、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倾斜。

(三)硬件保障

1、合理利用特教综合实验室,建设好教育-心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为教学研究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2、加强学院一级的图书资料及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建好院网站和特教综合实验室网站,基本满足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科研和学习的需要。

3、改善教研室、行政人员的办公条件,构建教学管理自动化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同享用。

(四)制度保障

1、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发挥党总支的保证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在学院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2、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制度先行,依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环境。

3、落实二级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等改革,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6年4月25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