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云

赵小云(1980-),男,山东省莱阳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
一、主要教育背景与培训经历
2000.9-2004.7 就读于聊城大学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4.9-2007.7 就读于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8.9-2011.7 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14.9-2015.6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9.7.15-17 参加方晓义家庭治疗进阶培训(应用心理教执委主办)。
2019.12.14-15 参加《人才测评》课程培训(应用心理教执委主办)。
2019.9-12 参加健康管理师培训,考取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三级)。
二、主要工作经历
2011.6—至今任职于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任讲师(2011)、副教授(2014)、教授(2019)。
三、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学(职业心理)
四、主讲课程
1.本科生: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2.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人格心理学研究进展
五、承担教科研课题
1.科研课题
(1)主持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形成机理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BIA240150)。
(2)主持杜集区教育局委托项目:杜集区多学科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2023)。
(3)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处境不利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与培育研究(AHSKY2022D163)。
(4)主持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生涯适应力助推职校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培育研究(2022AH040055)。
(5)主持安徽省教科卫体工会委托重点项目(2023):“双减”政策实施后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影响。
(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工作重塑对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与加法策略研究(17YJCZH259)。
(7)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生涯适应力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涯发展与辅导策略研究(AHSKY2017D87)。
(8)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安徽省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及其提升策略研究(AHSKQ2014D35)。
(9)主持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皖北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xyqZD2018045)。
(10)主持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横向项目:煤炭企业员工心理援助服务体系(EAP)的构建与实践(2019)。
2.质量工程及教研项目
(1)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大项目:“新师范”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心理学》课程为例(2020jyxm1684)。
(2)淮北师范大学省级建设团队“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
(3)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6jyxm0918)。
(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虚拟仿真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迷信的鸽子-斯金纳箱(2018xfsyxm06)。
六、主要论文、论著
1.代表性论文
(1)Xiaoyun Zhao, Shun Huang, Lina Zhu.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Self-Concept Clarity and Proactive Career Behavi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Role of Career Outcome Expectations and Career Barriers Perceptio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25(7).
(2)Hanyun Cao, Xiaoyun Zhao*, Zhenxing 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and self-identity. Current Psychology, 2025(5).
(3)Xiaoyun Zhao, Shun Huang,Chaofan Shi.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nd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and core self-evaluations: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middl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Front. Psychol. 2024,15:1404478.
(4)赵小云,李琳.社会比较倾向与职校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2)
(5)Huazhen, Ji, Xiaoyun, Zhao*, Junhua, Dang. (2023).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member exchange (LMX) and flow at work among medical workers during the COVID-19: the mediating role of job crafting. BMC Psychology, 11:162
(6)Qipen, Liu, Xiaoyun, Zhao*, Weidi,Liu. Are Perfectionists Always Dissatisfied with Life?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Perceived Control. Behavioral Sciences, 2022,12(11), 440
(7)Xiaoyun,Zhao*., Weidi,Liu., Qianchen, Liu.Empathy and depression among a Chineses ampl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rumination and attentional shif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1027298.(通讯作者)
(8)赵小云,李福华.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工作重塑与主观职业成功的关系.教师教育研究,2019,(2)。
(9)赵小云,张琳雅等.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西南大学学报,2018,(6)。
(10)赵小云,王静.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教师教育研究,2016,(6)。
(11)赵小云,郭成.幼儿教师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任教意愿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3)。
(12)赵小云,薛桂英.煤炭企业员工职业使命感、工作负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1)。
(13)赵小云,谭顶良.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6)。
(14)赵小云,郭成.工作重塑:获得意义性工作及个人成长的新途径.心理科学,2014,(1)。
(15)赵小云,谭顶良.大学生生涯阻碍知觉问卷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5)。
(16)赵小云,郭成.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心理科学,2012,(2)。
(17)赵小云.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其与家庭社经地位的关系.现代教育管理,2012,(2)。
(18)赵小云,薛桂英.高校生涯辅导的新方向——生涯适应力教育.现代教育管理,2012,(10)。
(19)赵小云、郭成.感召及其相关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1,(11)。
(20)赵小云,郭成.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9)。
(21)赵小云,谭顶良.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10(5)。
(22)赵小云,薛桂英.大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特点.现代教育管理,2010,(7)。
(23)赵小云.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其与生涯决策风格的关系.现代教育管理,2010,(10)。
2.著作教材
(1)独著:《当代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
(2)郭成,赵小云编著:《健康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3)赵小云、郭成主编:《学习需要好品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刘万伦,汪明,赵小云主编:《心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副主编教材:《心理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
(6)副主编教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
(7)参编:《心理学原理与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七、获奖情况
(1)安徽省教学名师(2022)。
(2)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21jxcgj537-7),排名第七。
(3)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FOCUS模式下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与创新发展研究(2021jxcgj540-4),排名第四。
(4)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2017jxcgj274-3),排名第三。
(5)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开拓创新:高水平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GC202010256),排名第一。
(6)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jxcgj703-3),排名第三。
八、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沱河路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邮编:235000
E-mail:zhaoxiaoyun1980@163.com
